打造区站油气特色 构建和谐人本文化
位于两江(长江、嘉陵江)汇集之处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工业生产基地,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开采、地面建设、天然气营销、集输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化天然气生产企业,天然气集输管网遍及川渝地区的24个县(区、市),担负着向成渝两地及整个大西南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数百万居民提供原料、燃料和生活用气的任务。现有员工3700多人,下辖11个作业区(运销部)及5个后辅单位。
川东气田辉煌的发展史,凝聚了广大石油人的群体智慧和辛勤劳动。多年来,重庆气矿以“舆论宣传快半拍、思想教育合上拍、典型示范跟上拍”的“形势、目标、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的进一步改善,有机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一致,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发展优势的和谐一致。在2005年获得了“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
创优载体展现企业精神
2000年重组后,重庆气矿以“三个围绕、三个抓好”的工作思路。即:围绕解放思想这根主线不游离,抓好凝心;围绕“形势、目标、责任”这个主题教育不偏离,抓好铸魂;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不远离,抓好聚力。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得以充分展现和弘扬。
一是抓凝心,为生产经营提供思想基础。重组改制之初,矿党委以澄清员工的模糊认识、铸牢员工的精神支柱为重点开展了“凝心”工程:首先是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有机地抓好“三个结合,三个导向”:理论学习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合,发挥思想导向作用;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发挥工作导向作用;理论学习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发挥行为导向作用,在最大范围和限度上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其次,每年均要对全矿科以上干部和其他重要岗位人员进行2-3天的集中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坚定全体干部员工的改革信念;先后委托重庆科技学院、西南石油学院等高等院校举办了现代企业管理等业务培训班47个,参加人员1200多人次。
二是抓铸魂,为生产经营提供智力支持。首先是以主题教育活动铸魂。2000年以来,重庆气矿以“一年一个主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形势、目标、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为圆满完成气矿生产经营任务和各项KPI考核指标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其次以先进典型铸魂。树立员工身边先进人物群体,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企业内部环境。重组以来,气矿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省“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等一批先进人物,重庆气矿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最大限度地激励了员工。
三是抓聚力,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保证。重组以来,重庆气矿结合实际,坚持安全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宣传气矿安全文化,把各种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积极借鉴国际石油行业通行的HSE管理理念,推广到所辖的2.87万平方公里的川东气田,使HSE管理理念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体系深入人心。
同时,重庆气矿还成立了企业文化职能部门,配备了专职企业文化干事,落实了相应职责,划拨了专项经费,建立了两级工作体系,隆重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会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
构筑学习型区站文化
重庆气矿以“一个树立、四个强化、四项措施”为出发点,大力建设“学习型”班站,打造出具有重庆气矿特色的班站品牌和文化。
一个树立:树立“放弃学习就等于放弃自己”的学习理念。四个强化:强化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在建设“学习型”班站的同时落实了“四项措施”:
一是坚持“5W工作法”。首先,开好每次工作(作业)前“明白会”,进行事前学习。其次,对照“5W工作法”的标准认真进行岗位操作,进行事中学习。再次,开好每事“总结会”,进行事后学习。
二是采用“一、二、三”法开展岗位练兵。“一写”,就是当班员工必须进行工程字练习。“二问”,就是交接班的一问一答提问,检查人员的现场提问。“三演练”,就是每月进行一次劳动竞赛演练;各井站进行一次安全预案演练;技术人员现场组织邻近井站班组间的对比演练。
三是以“三个结合”抓劳动竞赛。一是长期竞赛与短期竞赛相结合,达到了互补的效果。二是综合性竞赛与单项性竞赛相结合。三是群体性竞赛与个体性竞赛相结合。
四是开展岗位互学活动。围绕“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要求,开展“人人当老师、个个做学生”、“导师带徒”等岗位互助、互学活动,倡导员工一人多岗,一岗多能,不断提高员工综合技能。
构建和谐人本文化
重庆气矿在充分发挥其他各种资源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后劲。
一是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为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几年来先后为班站配备了影碟机、空调、饮水机等设施;对厂区道路、住宅、办公场所等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每年组织劳模、先进工作者到外地短期疗养,保证员工体检、劳动保护等福利支出;坚持节日对离退休员工进行走访慰问,对特困员工及重病人员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所属各作业区(运销部)的图书室、活动室,为每个阅览室每年订报刊、杂志10~15份,累计补充图书2万余册,配齐了棋类、扑克、乒乓球等活动用品,丰富了员工8小时以外的生活;在10个作业区(运销部)基地建立了内部网站,员工们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天下大事。投资60多万元在一线单位生活基地建立了健身场地,引导3000多名员工及家属投身到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建立起了流动图书站,在所辖各井站巡回流动,供一线员工借阅。
二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气矿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有效地理顺了员工情绪,稳定了人心,推进了各项改革。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油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所辖相国寺、福成寨、五百梯等七大气田被评为全国高效开发气田,双家坝气田荣获“全国优秀建设气田”称号。2004年重庆气矿荣获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2005年度“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重庆市“百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气矿18个基层单位全部为地级或县级以上文明单位。
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培育团队精神。2000年以来,气矿共组织各种文艺活动35场次,体育活动120多场次。把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生动直观地传达给员工,同时活跃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员工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是积极培养文艺骨干,群众性文化创作成果丰硕。气矿成立了员工书法爱好者协会、摄影协会等,制定了《重庆气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并编著了政研论文专集《耕心》。矿党委高度重视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工作,强化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下大力气抓好了通联队伍的素质建设,广大通讯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中国石油报》等报刊发表各类稿件2300多篇。
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只有依托于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保持不竭的发展源泉和旺盛的创新活力。重庆气矿将按照分公司的统一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依靠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断促进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以文化魅力打造人格魅力和企业魅力,以文化优势增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实现气矿持续、有效、较快和协调发展及分公司“52135”核心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华企业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