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文化--企业的的“自我杀伤力”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8 |
|
|
|
【阅读字号:缩小 放大】 |
|
|
|
有的时候,人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公司员工收入不高,但是他们却热情满怀,公司业绩也蒸蒸日上;而有的公司员工待遇很好,却个个怨声载道,不思进取。”除了工资酬劳能左右员工行为外,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发生作用,比如说———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更直接地说,是一个企业中盛行的价值判断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员工来选择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卖力工作、机智地偷懒或者只说不做,哪一种方式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最被事实所验证。
“他跟我是同班同学,原来他什么都不是,现在真是发达了,这人呐,没法儿看!”也许,正是由于不同企业文化的存在,我们渐渐发现,身边有的人被“优化”了,有的人被“异化”了。就像一个在原来单位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跳槽者”,发现新单位实干者更吃香,于是也逐渐“沉寂”下来一样。
那么,如何来区分什么是好的企业文化,什么是恶劣的企业文化呢?很多时候,人们对自己“嫉妒心”的控制程度便是一把衡量的尺子。
在“嫉妒经济学”中,衡量一个人幸福的标准不再是物质享受、名誉与尊重的多少,而是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名次排列”。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国家“富豪榜”上的那些人,往往也会成为大多数人的“嫉妒目标”。因为,他们的这个排序成为别人“痛苦的根源”。
好的企业文化会将这种由差距产生的张力正确地引导,奖励通过增强实力而接近或超越领先者的行为,惩罚选择“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
而坏的企业文化将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多数人共同努力,试图把领先者拉下来,以为这样就可以增进彼此的幸福感。然而,问题到此并未解决,一旦这种企业文化占了上风,任凭谁成为领先者,都避免不了被拉下来的结局。这个过程会周而复始地重复下去,最后唯一能使所有人都“满意”的是:“一个清一色的绝对平均的组织”。
可是,一切果真令人如此满意吗?真实的状态是,“每个人一切改进物质享受、获得荣誉与尊重的企图都成为泡影。本来是希望自己成为领先者,结果却断送了一切改善自己处境的可能性。”
恶劣企业文化所具有的“自我杀伤力”日益被学术界、企业界所认可。为了避免落入这个陷阱,更多的企业开始反思并坚守“价值判断标准”的公正性,而非最后分配结果的“公正性”。 (中华企业文化网)
|
文章录入:咨询部 责任编辑:咨询部 |
|
上一篇文章: “红包理论”的价值观怪胎 下一篇文章: 让企业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充分释放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