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充分释放
|
|
作者:邓正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9 |
|
|
|
【阅读字号:缩小 放大】 |
|
|
|
企业文化只有在建设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从文化理念上保证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近年来,某公司按照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确定了“最紧迫的是效益,最关键的是改革,最根本的是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工作理念,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该公司一举甩掉14年亏损的帽子,综合效益创历史之最,这得益于该公司抓住有利时机,依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加快改革步伐,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释放出能量。
一、创新思维是企业文化潜能释放的前提
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思维的创新。只有掌握了新的思维方法,企业文化才能适应形势顺利推进。在该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危机,就是把自己时时置于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警醒、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知危识危,居危思进,牢牢把握住竞争的主动权。”为此,公司提出了“五个立足于”的思维理念,从“立足于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立足于跨越生死线、闯过存亡关,立足于超常规,立足于长远和全局,立足于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五方面来思考问题。提出了“最紧迫的是效益,最关键的是改革,最根本的是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工作理念,并把“四最”作为公司建设和谐企业长期的中心工作。
居危思进,超越自我。如果企业总是亏损,本身就是不和谐的,更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了。因此,最紧迫的是效益,但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全公司广大员工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将压力转化为工作执行力。过去大庆人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冒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里讲的“压力”就是动力。从力学的角度讲,能量可以互换,做功可以互换,自然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该公司通过组织专题形势任务报告会,及时宣讲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分析安稳生产存在的问题,消除制约提高装置经济技术指标的瓶颈,把市场压力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位员工,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形成合力,群策群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年度奋斗目标。以“居危思进、超越自我”为主题,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对改革的承受力,树立标杆意识,发扬进取精神,敢于自我挑战,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举办“居危思进、超越自我”先模人物事迹报告会,并在内部电视上逐个播出来自公司生产、科研、技改、销售、安全、服务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和震撼。
将压力转化为执行力。去年上半年该公司效益情况不是很理想,公司领导强调,尽管亏损主要是政策原因造成的,但客观原因不能成为我们亏损的理由。必须立足于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来思考问题,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企业的生存发展,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能够拿到而没有拿到的效益。从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来思考问题,当前公司最紧迫的问题是效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围绕做大经济总量来思考问题,要围绕节省资金来思考问题,要围绕效益最大化来思考问题。公司领导从经营决策上深远思虑,敏锐地觉察企业效益的紧迫,深切地感受到搞好企业的巨大压力,同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将感受到的压力清清楚楚地传达给广大员工,而且进行深入的利害分析。广大员工主动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替企业减压为企业分忧。如推行细节管理,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在想事,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做,事事高标准,大家都主动想事,主动做事,主动做好事。如买一个石棉垫要花10元钱,而自己做只要2元钱的成本,他们就自己做,做一个就节约了8元钱。“质量在我手中,效益在我心中”,每一个员工把细节做到位,就能创造更大的效益。这反映了公司上下心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因而时刻保持清醒的经营头脑,时刻将压力置于自身而负重前行。 [1] [2] 下一页 (中华企业文化网)
|
文章录入:咨询部 责任编辑:咨询部 |
|
上一篇文章: 恶劣文化--企业的的“自我杀伤力” 下一篇文章: 成功领导者须不断领悟经营之道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