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地选择,是人类的文化本性。受文化本性的驱使,人们随时随地都有产生文化倾向的可能。一但条件或时机成熟,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就要进行,因而人们的文化活动也就开始了。
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要好的、求强的、向上的,是人类文化的出发点和文化实现的原则。只不过这个原则是个最一般的原则。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个原则是要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在人类的消费方面就有着新的形式和内容。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消费者。因此,选择消费方式、选择消费品、选择消费品的生产厂商就成了这些消费者们的文化方向。的确,做为消费者,他们不是一群没有头脑、没有意志、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一群有了聪明、有了智慧、有了经验的现代人。为此,他们不是什么都吃、什么都用,也不是给点什么都行。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不仅对自己要消费的物品进行选择,而且其选择的程度又是日愈提高的。
我们注意到: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在有意识的选择中进行消费的。不论是到了商场,进了超市,还是来到了农贸市场,到处是消费者们挑剔的目光,讨价还价的喧嚣,不厌其烦、挑来挑去的动作。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窥见到人们怕吃亏、怕上当、怕买到假货、次货……总之,他们是不安于某一两样商品,也不安于卖主所叫卖的价格;他们会在大行大市中把自己消费者的权力用到极至,使这种文化的选择达到最高的程度。并且把他们做为消费者的所有的文化能力都要全部释放出来。
应当强调,使消费者们的选择成为可能的是在市场上不是只有一种或者是一件商品。在市场上可供消费者们选择的消费品最少有两件或两件以上。总之,是有可供消费者们选择的余地。否则他们选择的文化倾向就不能形成。例如,在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一些物资都是凭票供应,那么人们怎么选择?不选择也不一定能否买上东西!所以,他们只好委曲求全。只要有东西,好点次点也得将就。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做为消费者,只要允许,他们的文化本性就会暴露,他们马上就会挑肥拣瘦,就会货比三家,就会挑得你商家哎叹不止。
进行选择性的消费,这是消费者聪明、智慧的表现;是他们典型的消费文化的倾向。做为消费文化,也和其它方面的文化一样,消费者们也是从对自己有利出发。对于他们所要选购的商品:同等价格的,他们选择质量好的,选择款式新的;同等质量的,他们选择便宜的、选择款式新的;同等款式的,他们选择便宜的、选择质量好的;各种指标都接近的,他们选择名牌的、选择售后服务好的……总之,他们是一件东西也不想白买,一分钱也不想白花,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也不想去做,时时处处都在维护着自己的利益,时时处处都在为着自己着想。
在消费者们的文化倾向面前,消费品的市场难免会出现如下的情况:一、供求平衡,即消费物品的供应刚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那些质量好、款式新、价格相对便宜的消费物品,就能够优先卖出去,并且有些又能卖个好价钱。企业的资金周转快,而且对企业的经营、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利;而那些质量不好,款式老化,价格相对高的消费物品,就会拖到最后卖掉,并且有些商品可能要进行处理,因此不可能卖上好价钱。这样,不仅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而且对企业的经营也会不利。
在供大于求,即生产和投放市场的消费物品要比消费者们需要多的情况下,那些质量好的,款式新的,价格也相对便宜的依然能够优先卖掉。最后剩下的,是那些质量次、款式老化、价格也相对要高的消费物品。这样,这些厂家的货物就会堆满仓库,资金周转就会停滞,职工就会发不起工资,进而企业就要进入困境,甚至走向破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产品质量好、款式新、价格也相对便宜的厂家总是有利。并且,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又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机制产生----即市场的淘汰机制。这个机制是由消费者们的文化趋势汇聚形成的。就因为消费者们的文化选择,才把生产好产品(即质量好、款式新、价格优)的厂家挑选出来,扶持起来;而把那些生产次品(即质量相对不好、款式老化、价格偏高)的厂家,淘汰出局,让它们破产,让他们死掉。
不仅如此,消费者们的选择,即,文化,是经常的、永恒的。也就是说,他们今天选择了,明天还要选择,后天还要继续选择。他们对消费物品,要经常地、不断地产生不满足,并且又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一系列新的要求:有对增加新品种的要求,有对产品进行改造的要求,也有对产品的款式、花色、包装进行更新的要求,更有对产品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的要求等等。
在消费者们这些不断产生的新的要求面前,市场就会出现一种不断攀升的趋势,这个趋势要求消费物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供人们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消费物品的品质、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对消费者们的消费有利;越来款式越新颖,花色越多;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们物质的要求,同时又要求能够满足消费者们精神上的要求;要求价格相对越来越低,使消费者们的消费越来越节约等等。
为此,我们要想认识市场的本质,就不应当简单地只把市场当作是一个供需双方互相交易的一个场所、商品价值的实现条件。而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市场是一个消费品种类不断增多,质量逐渐提高,款式、花色日益丰富,价格越来越低的需求链和供应链的结合部,而市场这个链是不断运动的,是步步攀升的,它向着无限,向着消费者们的永不满足前进。
做为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他们是消费者;不过,消费只是他们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则是生产。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生产,他们就换不回钞票来,没有钞票,拿什么去购买消费物品?没有消费物品,怎么进行消费
因此,消费者们的又一面又是生产者。 现实中,那些为消费者们生产和提供消费物品的生产厂商也都是消费者。他们一边做着消费者,一边做着生产厂商。对于他们来说,消费要文化,要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挑肥拣瘦,货比三家,在无尽的挑剔中进行消费。因此,他们的消费知识是在不断地增长着。
消费方面是这样,在生产的方面也是这样。他们做为一个文化的原生体,也在自己的文化发生和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投资办企业,到企业里边做工,到政府部门去做公务员等等,也都是他们文化的选择。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即从自我生存,从养家糊口、从做事业、从实现理想开始。有人选择了办企业,有人选择了到企业里做工,有人选择了上学读书,实现更高的追求等等。
有的人看到人家办企业、做老板,他羡慕不已。当他瞅准商机的时候,他也筹资来办企业。而投资办企业是他这次文化的方向。他经过认真的调研,把这次文化的方向定位在了生产和满足消费者的某些需要上,比如羊毛衫。在羊毛衫里不仅有消费者们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目的。即羊毛衫比其它衣物如何暖和、柔软、美观等等。也有生产者们的文化要求即比生产其它产品要容易、简单,又能够更多的、更好的赚回钱来,等等。
在这里,消费者们的文化目的是羊毛衫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对比其它衣物或同类羊毛衫等)更好的取暖性,更美观等等,其交点是在羊毛衫的更高的使用价值上。而生产者呢?他们文化的目的是能否卖掉、又能够少投资多赚钱,等等。其文化目的的焦点是在羊毛衫的更高的交换价值上。总之,消费者们所关心的是羊毛衫的使用价值,是物美价廉。而生产者们所关心的是羊毛衫的交换价值,是它能够赚钱和多赚钱。
从以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文化目的来看,是矛盾的、冲突的。同时,他们各自为了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也是冲突的。消费者们实现目的的手段是货币,并且是带着羊毛衫的利润的货币;而生产者们实现目的手段却是羊毛衫,是能够有好的取暖效果,更美观的羊毛衫。这样,消费者的目的正好是生产者的手段,生产者的目的正好是消费者的手段。消费者的手段货币刚好是生产者需要的;生产者的手段羊毛衫刚好是消费者们需要的。一个是羊毛衫的使用价值,一个是羊毛衫的交换价值。不过二者是不可分的。为此,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才能够以羊毛衫的需要和供给为纽带组合成为一个文化的融合体。
消费者要能够得到羊毛衫,就必须有购买羊毛衫的货币;而生产者,要想赚到钱就必须生产出适合消费者们文化要求的羊毛衫。可以说,只有二者的文化矛盾能够得到统一和融合,他们双方才能各得其所。为此,要想使双方的文化关系能够得到长期的稳固,他们就必须做出各自的文化努力。消费者要拥有购买羊毛衫的货币,而生产者要不断生产出适合消费者们文化要求的羊毛衫。至此他们二者的文化矛盾才能够得到永久的统一。尤其是,由于消费者们文化的原因,消费者们要求羊毛衫的性能是不断提升的、变化的;因此,生产者们就得即时地调整自己生产的方略,使自己生产的羊毛衫能够赶上消费者们需要的步伐。
至此,企业文化的基本矛盾诞生了,这个矛盾就统一和融合在羊毛衫中。这个羊毛衫即是消费者们的文化所要求的;也是生产者们的文化所要求的。他们二者各自文化的目的、方向、目标、手段都凝结在这个羊毛衫中。消费者和生产者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统一即当做羊毛衫被生产出来,而消费者和生产者文化的融合和统一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过程。 (中华企业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