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生产的常态机制
|
|
作者:陆启洲 文章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8 |
|
|
|
【阅读字号:缩小 放大】 |
|
|
|
把上对下的突击性、运动式的安全检查和下对上的应急性、装饰性的应付检查等一些带封建色彩的习惯作法,转变为常态性的规范化、标准化,区别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季节特点的各个管理层级的对自己负责的定期的自控、自查、自律,并结合一定的由上级或专家进行的不定期检查,形成每个人、每个层面都尊重生命,都有危机意识,都依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总体的安全生产负责的局面,也即每个人、每个层面首先要对自己和各自层面负责,其次才能对别人和相关层面负责。这样安全生产就无需突击性的布置和检查,人人都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这就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追求的目标,如果能使每个职工都认同这种安全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常态机制就建立起来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传承。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宣扬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摒弃什么,其价值观念是通过企业领导和企业全体员工的长期习惯性思维、行为来表达、丰富和发展的。电力企业既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联系千家万户的社会公用事业;电力产品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它的安全经济运行不仅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又与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课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政治口号,它更重要地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对企业自身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在谈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就不能不把安全文化放在一个十分突出与重要的位置上。笔者多年从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而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社会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近年来,全国各地重特大工伤事故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企业在组织生产活动时,在追求利润、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缺乏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文化理念,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许多企业,在缺乏对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措施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强使工人作业,从而造成大量的人身伤亡事故。这是社会的悲哀,是对人的生命权的粗暴践踏,而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企业文化特别是安全文化的缺失。 人的生命价值是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但要造就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就要在企业形成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任何人都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只要是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任何投入都是值得的,因此无论这个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企业,一个企业如果人身伤亡事故不断,它不但是一个企业安全文化低劣的企业,而且应受到整个社会的唾弃和惩罚。 因此笔者在工作中始终把人的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且始终贯彻之,着意在企业培育以人为本、尊重 人的生命价值的企业文化,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常态机制,而这一常态机制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安全文化。自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以来的3年中,生产人员的年人身伤亡率基本维持在十万分之一左右,接近和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成效十分明显。
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
我们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培育过程中,十分重视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并逐步用于管理实践当中,从而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电力工业是现代工业的象征,过程复杂,环节众多,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电力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工作人员违章、违规操作和作业引起的,对此我们往往用安全生产责任制来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责任人。但我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认为,原因并不总是责任制不明确或不到位,更多的是一种安全文化的缺失。 我国是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通过暴力革命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解放后又运动不断。可以说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企业领导和员工都没有接受过工业文明的长期熏陶,其表现就是作业秩序、管理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很低,随意性很大。同样的一件事,一项操作,一道工序,往往是你可以这样做,他可以那样干;这次可以这样做,下次又可以换个花样干。如此这般,想要不出错,不发生误操作事故无异于天方夜谭。 西方现代管理之父泰勒的基本理念就是标准化作业。我有一次出国考察学习,与日本的一个作业班组一起工作,一连5天,工作的内容完全一样,各项安全措施以及作业指导书也完全一样。我本人也是工人出身,有多年现场作业的经历,当时我想只要第一天把安全措施做好了,以后的几天就可以省事不必做了。但日本的同行做起来一丝不苟,每天同样的安全措施会原样照做一遍,每天按照同一本指导书一项项的核对进行,当时我感觉有些自找麻烦,多此一举。但后来我才深刻体会到,这就是标准化作业,这就是工业文明在企业文化中的沉淀和积累,这就是他们的先进之处和我们的落后所在,是我们特别应该向人家学习的。所以在我分管公司安全生产时,就不遗余力的推广作业程序、操作程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强调一步操作、一项作业程序只要没有经过改进并得到正式确认,则无论何时由谁来完成,其过程只能是一种模式。这就是西方工业文明中所谓标准化的执行文化。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作为一种理念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逐步接受,误操作事故明显下降,但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安全文化,成为企业集体的习惯性行为,尚需多年的锤炼。
树立危机意识,防范于未然
危机意识是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们的企业中,一般的观念都认为出事故是不应该的,出了事故就是工作没有做到位,就要追究责任,就要严肃处理。这固然不错。但任何人工系统实际上都是不完善的,都是有缺陷的,任何人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这种理念虽然有点类似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意识,但却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我们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追究责任的同时,也反复讲述这个观点,即安全生产决不能建立在系统、设备不出故障,工作人员不犯错误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系统、设备肯定会发生故障,工作人员也肯定会犯错误的基础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企业安全文化。基于此,我们就必须要制定各种事故预案,建立防止和减少人为错误的防错、纠错的技术、组织以及管理措施。也只有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我们才可能有效应对,并且把事故和人为失误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种理念成为企业员工的共识,就会把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这几年尽管电网的发展速度很快,设备增加很多,但由于我们采用了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办法,广大职工有了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公司的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绝对次数年均下降了20%以上,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对社会的可靠供电。
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基层自控、自查、自律为主的常效机制建设
有一种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就是一旦出了大事故,从中央到地方,马上就会层层进行安全大检查。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长期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干部,笔者既进行过很多次这样的大检查,也接待过多次这样的检查。这种突击性、运动式的检查看起来如火如荼,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某种程度上讲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直到今天,这样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源自封建社会的以上统下、以上管下、以上压下、上对下错的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现象,它只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消耗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消极应对,很难产生积极的实质性效果。 我们公司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这种以上对下的突击性、运动式的层层检查,转变为常态性的规范化、标准化,区别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季节特点的各个管理层级的对自己负责的定期的自控、自查、自律,并结合一定的上级的不定期检查。各人自扫门前雪,每个人每个层面首先对自己本人和自己这个层面负责,其次才对别人和上一个层面负责。这样就无需突击性的布置工作,大家都明白自己在什么时段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和怎么做。如此这般,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的常态机制就逐步建立起来,企业职工集体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就逐步形成,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企业安全文化。 (作者系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中华企业文化网)
|
文章录入:liang 责任编辑:咨询部 |
|
上一篇文章: 明确愿景价值观 关心核心员工的需求 下一篇文章: 工会要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