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端”关键 促进廉洁文化落地

论述廉洁文化落地的六个关键

    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或子文化,同企业文化一样,其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实施、保持”三项重点。集团公司党委已经在“建设怎样的廉洁文化”和“怎样建设廉洁文化”问题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三廉六端”做了高度概括,“三廉”是理念是追求,“六端”则是要素是措施。作为基层党组织,要促进廉洁文化落地生根,就要在实施“六端”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和“怎样采取行动”问题上把准关键,与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重点工作结合好,将其隐性特征显性化、措施要求准则化、制度落实长效化,否则,廉洁文化只能停留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端心”是基础,莫失“智”。思想家荀子曾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人们的思考和活动由“心”而定。“心”是什么?是思想,是认识,是境界,是做好事、做好人、做好官的智慧之源,“端心”则是一个提高思想、认识和境界增强智慧的过程,这就要通过抓实抓好廉洁教育来实现。在载体建设上,应着眼于环环相扣、闭合循环模式,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东滩矿的实践是以开展“六常”(即常听廉课、看廉片、读廉文、唱廉歌、写心得、提建议)、“八个一”(即每周一文,每月一讲,每季一班,每半年一警示,每年一题、一谈、一评、一述)活动,打造学廉思廉教育全方位、立体式平台。在内容把握上,要以开展“扬清风正气,促跨越发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好各项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四大媒体”优势,认真学习中纪委十七届六次七次全会、两级公司年度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等上级精神,确保党员干部知廉养廉能力修养上水平、得实学。在效果巩固上,应坚持理念融入与知识灌输并重,扎实开展廉洁文化“七进七上”,把廉洁文化列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通过设立手机课堂、举办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培训班、组织不定期测试答卷等方式,提升廉洁文化知识认知度。

   “端身”是前提,勿失“本”。古语云“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是说为人纯正,行动坦直,各种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为官更是如此,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的自身端正比“命令”更具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也正是廉洁文化所要传导的。党员干部要做到“正身直行”,保证纯洁性是根本。首先要保持好思想上的纯洁。坚持发扬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帮助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思考和解决好“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而应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其次要保持好组织上的纯洁。严格管理党员和干部队伍,严把入口、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畅通出口,提高党员质量;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以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切忌“带病提拔”;对干部政治前途负责,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微杜渐。再者要保持好作风上的纯洁。保持党的作风纯洁,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要不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力避“脱离群众”的危险。

   “端言”是渠道,杜失“信”。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信息化工具不断丰富,干部群众对于表达的意愿空前高涨,合法、理性的言论表达应值得尊重。但也应看到,一些人错误地把“言论自由”等同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这对于构建“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危害极大。因此,深化民主建设,为干部职工群众文明、正确使用“话语权”提供机会和平台,是理顺党群干群关系和取信于职工群众的需要,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抓好党内民主,是消除“消极腐败”危险的重要方法。要以落实班子、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深化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员积极性。坚持“三重一大”事项共商共决,推进议事和决策的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参与程序,增强参与水平,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破除“一言堂”官僚主义弊端。抓好党外民主,是克服“能力不足”危险的有效手段。要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不能怕职工群众讲话、怕职工群众批评,应进一步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多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愿,认真对待职工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来信来访,不断提高依靠职工群众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的能力。

   “端行”是支撑,防失“范”。“行”,即行为和行动,是企业文化包括廉洁文化外在可见的主要表现之一。一个企业无论是不是主动去建设,通过成员的行为和行动相互影响,总能形成其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诸如“潜规则”之类的坏“文化”,这取决于行为和行动的性质。因此,要培育好廉洁文化,就要规范好党员干部的行为和行动,就离不开制度约束,因为制度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和连续性,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可以说,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抓好廉洁制度建设,应着力化“无形”为“有形”,变“意识”为“行动”,增强参与度,使之成为指导行为的自觉行动,要做好“两个转化”。首先是刚性转化。要严格贯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集团公司《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落实好“四个坚持、四个防止”、“十个严禁”等上级要求,抓好管理人员请销假、外出报告廉洁自律情况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执行,着力将党员干部遵章守纪、干净做事的行为固化成习惯。其次是柔性转化。要坚持制度体现文化,开展好“制度建设年”活动,将理念、规范等“廉洁文化因子”融入到各类管理制度、流程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中,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端责”是尺度,戒失“职”。“职责”,是评价工作质和量的常用词,一般理解,职与责是一体的,其实不然,职——是职务,责——责任之意。“有职不尽责”就是“精神懈怠”危险的主要表现之一,显然这与廉洁文化的精神背道而驰。要区分干部是不是“懈怠”、是不是尽责,就要通过不断健全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对反腐倡廉形势判断的准确度和认同度。首先要选好评价主体。落实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严格“一岗两责”,把工作目标责任与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责任一起研究、安排、检查、考核,力求认识到位、责任细化、执行坚决。围绕年度工作意见安排,针对单位、职能部门和个人不同情况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其次要选准评价标准。着重从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治等工作中,抽取反映反腐倡廉建设绩效的关键性指标,增强指标设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再者要用好评价方法。应采取以主观评价为主客观评价为辅的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如采用民主评廉等途径,既能综合反映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真实效果,又能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让每一名干部比有标尺、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超有目标。

   “端权”是界限,避失“位”。用辩证逻辑来看,既有廉洁文化存在,也就有“腐败文化”存在。将权力等同于特权,并默认掌权者享受特殊待遇,就是“腐败文化”的外在表现。从目前腐败案件呈“窝案”、“串案”发展趋势来看,仅靠文化与道德,很难维系干部的廉洁,有道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如果失去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廉洁文化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因此,执纪办案作为维护廉洁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抓严抓紧,让意欲不轨的人“不敢为”。要正确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好“敢办案、会办案、善办案”的关系。在组织领导上为办案人员鼓劲、撑腰,力求“敢办案”;在业务能力上优化队伍素质,力求“会办案”;在沟通协调上争取理解和支持,力求“善办案”。二是正确把握好数量、份量、质量的关系。在稳定数量上,深挖案件线索,拓宽信息渠道;在增强份量上,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绝不姑息迁就,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警醒一片;在提高质量上,通过规范办案程序、强化办案纪律等措施,确保经得起检验。三是正确把握好案前、案中、案后的关系。案前增强工作主动性,变“坐堂”办案为“登门”查案;案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获取证据上下功夫;案后在拓展办案效果上求突破,抓好整改、剖析、教育、警示等环节。

把握“六端”关键 促进廉洁文化落地

作者:姚秀通 || 来源:兖矿集团 || 点击数: || 更新时间:2015/7/21 15:51:18
  • 前一篇文章:
  • 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