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激励是意识层面的文化建设手段

跃起的时间间隔迅速增大,并趋于平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表:

  猴子和香蕉2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

  平均跃起周期

  (猴子跳起时间间隔)

  15分钟

  5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1小时

  56分钟

  2小时

  58分钟

  5小时

  1小时

  好了,实验先看到这,现在,我们对实验的两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一下。阶段1和阶段2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处罚装置不同,阶段1只处罚“当事人”,而阶段2只要有一个成员违章,就对全体进行处罚。

  阶段1的结果是,花了3小时,将猴子的平均跃起周期增大到了15分钟,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阶段2的结果是,只花了约1小时,就将猴子的平均跃起周期增大到了1小时,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显然,阶段2不管从效率还是效果上讲,都明显强于阶段1。

  为什么?

  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想到了什么?

  我们回到企业文化的话题上来。实验中的电击和水击装置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企业制度。我们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开会不能迟到这件事情,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制度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针对开会不能迟到,有两种制度,一种类似与电击,就是迟到就罚款,不同的公司罚的额度不一样;另一种是罚站,只要有一个人迟到,所有的人员都集体罚站,你迟到几分钟,大家就即刻把会停下来,集体陪你罚站几分钟,站完了,什么也不说,继续开会。

  大家想想,哪种制度效果好。

  对,显然是后者。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回到前面的话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一定是意识。那么,只有你的制度触及到了意识,才能真正起到效果。人都是要面子的,大家一起罚站,别说10分钟,就是10秒种,那也会成为莫大的耻辱,有过一次让人陪站的经历,谁都不会再出现第二次,陪人站的经历虽然没有让人陪的滋味强烈,但同样也有不一般的感应。

  所以,我们在制订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意识”的作用。比如,美国消防人员中层领导有个制度:FIRSTIN,LASTOUT.人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会有刺激感应,就是条件反射,制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当紧急时刻,人们的条件反射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美国“9·11”事件中,死的消防人员中,大多是中层,就是因为“FIRSTIN,LASTOUT”这个条件反射引起的。

  所以,精确管理认为:制度是第一个层次的文化建设手段,它能让人产生一种被动的感应。

  2.环境:被动的心理

  在讲第二个层次的手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前面提到的猴子和香蕉的实验第三个阶段的情况。

  猴子和香蕉3:

  当第二阶段基本稳定之后,实验人员没有改变任何设备,而是将其中一个猴子——猴四放了出来,又换了一个新的猴子——猴七进来,然后继续观察。

  这个新来的猴七一进笼子就感觉到有什么不对,猴五和猴六为什么那么紧张的看着我?猴七莫名其妙,他们肯定有毛病,然后继续环顾四周,看着看着,咿,上面有香蕉……还没等猴七跳起来,猴五和猴六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耿启亮 || 来源:本网编辑整理 || 点击数: || 更新时间:2010/2/5 9:58:21
  • 前一篇文章:
  • 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