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企业文化网 联系天一恒业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企业文化网 >> 企业文化咨询 >> 企业文化咨询随笔 >> 正文

十年发展,华为何以赶超了海尔

华为崛起与海尔衰落的原因简析

作者:待落实 文章来源:中华企业文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4 21:46:20
老板文化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不同,专业化与多元化战略的不同,导致了海尔与华为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盈利能力上发生了逆转。
阅读字号:缩小 放大

    华为和海尔,是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仅仅十年时间,为什么华为在不断壮大,而海尔在日渐衰落?

    首先,老板个人文化的不同

    企业的胜负成败,关键在于老板。华为的老板是任正非,海尔的老板是张瑞敏。任正非70岁,张瑞敏65岁。任正非创办了华为,张瑞敏壮大了海尔。可以说,没有任正非就不会有华为,没有张瑞敏也不会有今天的海尔,这是两位老板的不可替代作用。

    两位老板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任正非的低调,和张瑞敏的高调。在今年之前的华为20多年的岁月里,任正非从来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不希望出名,不愿意成为媒体的焦点。而张瑞敏恰好相反,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曝光,登过哈佛大学讲堂,也曾经成为中央的候补委员。

    通过任正非和张瑞敏的讲话或文章,我们感觉任正非更像一个企业家,而张瑞敏更像一个政治家。任正非就像一个老农,耐心地、专注地、一心一意地耕种着自己的土地;张瑞敏更像一个哲人,时不时地刮起海尔变革的风暴,推出经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华丽无比的新奇理念。

    其次,在于企业文化的不同。

    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的每个毛孔都渗透着一把手的气息,都反映了一把手的鲜明个性,华为和海尔当然也不例外。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从两个企业我们可以看出,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指向更清晰,更具有实际意义。

    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之中。华为虽然是私营企业,但任正非仅仅持有华为1.4%的股份,更多的股份给予了华为的每一个奋斗者,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华为造就一大批奋斗者的根本。

    海尔所强调的“创新”,主要反映在了海尔的内部管理上,一些花样翻新的管理理念,让外人看的眼花缭乱。而任正非是坚决反对管理上的盲目创新的,这是两个老板在文化上的最大不同。

    张瑞敏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不断地发出一道道圣旨,让人只能仰慕而无法接近。任正非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每一名员工都感觉他就在自己的队伍里。张瑞敏把管理当成了艺术,做给别人去看;而任正非却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各个角落,指引企业前进。

    其三,在于战略的不同。

    “业务聚焦”是华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华为创立二十六年来,始终坚守这一战略不放松,不为其他行业的高利润所动,绝不进入电信以外的其他行业,这反映了任正非的定力。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业务聚焦,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海尔采取的是多元化战略,从电冰箱开始,又进入了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再进入电脑业、制药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几十年下来后,海尔究竟哪款产品能让用户最佩服?空调不如格力,电视不如长虹,电脑不如联想,就是让海尔引以为傲的售后服务,现在也没有了用户的赞誉之声。

    以上三点差别,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华为在迅猛发展,海尔在走向衰败。这一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老板的问题,是用人的问题,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的问题。张瑞敏的所谓“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即使喊上千遍万遍,最终也培养不出几个像样的人才;而任正非的“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吸引了多少有识之士加盟华为,并最终实现了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十年发展,华为何以赶超了海尔

(中华企业文化网)
  • 前一篇文章:
  • 后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xisheng 责任编辑:xisheng
    北京天一恒业企业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推广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洛克时代中心A座8A层 电话:010-64983591 信箱:wsywf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