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Monitor集团成立于1983年,在16 个国家开展业务,全球设有 28 家分公司,共有 1200 名员工。1993年开始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咨询业务,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有三家分公司。
在VAULT咨询行业排名中,2012年德勤咨询机构威望值排名第四,Monitor紧随其后,排名第五。
这家成立于1983年的管理咨询公司,在消费者与市场战略、公司和业务部门战略与创新方面还是享有一定口碑的。其数位创始人曾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执教或者从事研究工作,是战略研究学院派的代表,其中包括被尊称为“竞争战略之父”和“战略管理大师”的迈克尔·波特教授。
“光凭几张鲜亮的PPT就能忽悠客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位国际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慨叹,“客户不只请你上课,还要求你帮他划出大纲,精选例题,直至帮他上考场。”在他看来,经济发展和客户企业的成熟显然对咨询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过熟悉Monitor,服务于另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的潘俊(化名)告诉记者,Monitor的破产表面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但根结在于其“名义合伙人制”。
实际上,每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内部结构、企业文化与处事方式。根据知情人士对Monitor早前股权情况的了解,与麦肯锡、波士顿等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的实际合伙人制度不同,Monitor大部分股权在其六七个创始人手中,后来虽然拿出小部分股权分给其他合伙人,但大部分股权和决定权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这样的股权结构在之后没有改变的话,会造成合伙人流失严重,团队的稳定性差,即便有好的战略也无法落地实施。
另一业内人士吴杰(化名)认为,Monitor是败在单纯的战略咨询的商业模式上,现代商业社会中这种方式对企业的价值越来越有限,而近来的经济衰退,让Monitor在单一业务领域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不得不对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出抉择。
“麦肯锡、波士顿等也是传统的、出色的战略咨询公司,现在他们也是以战略咨询为主,但同时也已经做了涉足运营层面业务等其他业务。”潘俊认为,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规模扩张的需要,商业模式也发生的演变过程。而对于Monitor而言,不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变化,而是由于其构架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能力、视野、追求去开拓其他业务。
实际上,随着企业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强调“可实施的”、“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对于管理咨询公司而言,如何打造与客户关系、如何服务客户的理念体系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Monitor的品牌将消失?
遇到困境而不能自拔的Monitor最后的选择是,破产并寻求收购。不过被德勤收购后Monitor的品牌还会存在么?
虽然,Monitor作为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战略咨询公司,具有一定品牌价值,同时在全球也具有一定客户基础,但另一方面,人们也会质疑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把自己都“管理”破产了还怎么给客户提供咨询?
“的确有些竞争对手会以此作为攻击点,”不过张鑫炎(化名)认为,就像通用汽车也曾破产,但是没有摧毁其品牌价值,在他看来,即使Monitor这样曾经辉煌的咨询公司依然有其品牌价值,特别是认可这家公司的老客户。“毕竟坚持纯战略咨询的这条路并不容易”,在张鑫炎看来,Monitor还是家值得尊敬的公司,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不过潘俊发现,尽管波特教授创办了Monitor,但是他本身参与其日常管理不多,对Monitor影响力并不大。即便是其竞争理论,在现代商业社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从德勤的角度看,张鑫炎认为,德勤对于Monitor的整合,是互补性质的,德勤的会计师事务所基因,决定了其咨询业务的局限性,随着业务的发展也有需求向现有客户推广战略咨询业务,提升自己的整体竞争力。
此前2010年,德勤咨询部门计划合并另一全球排名前列的竞争对手公司罗兰贝格,不过最后罗兰贝格拒绝了这一动议。但是从HR咨询整合开始,比如Aon对Hewitt的收购以及Mercer对Hay的收购,以及德勤几次的收购尝试,似乎都显示着市场的变化客观上推动着咨询行业的整合。
但德勤接手的毕竟是一个问题重重的Monitor。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德勤有很好的整合能力,但是其能否帮助Monitor解决既有的问题尚不得而知。这些问题不解决,Monitor不仅不能成为德勤的战略推手,甚至有可能成为德勤背上的一个更大的包袱。
不过德勤自己很有信心。德勤咨询战略与交易服务部的美国管理合伙人迈克尔·坎宁(Michael Canning)表示,与Monitor的整合,将把德勤咨询在战略服务领域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并将重塑咨询行业的版图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