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是云南文化的特征。她四季如春,精彩不绝;民族众多,风俗各异,连天上的云朵也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自然景观对云南文化产生的影响深远而绵长,因此,探讨中铁二院昆明公司的文化,不能离开云南的风俗人情,地形地貌。拜访石林,从中领略其中奥秘,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趣味的事情。
认识石林,源于一种香烟。白色的烟盒上印着灰色的石林图片,图片上石林凸起,无比壮观,中间“石林”二字赫然其上。因为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而且石头的“石”字,写得不规范,看起来像个“后”字,好长时间,我一直读“林后”。
石林在昆明东边70公里处。正是一个晴空万里、舒云淡淡的好天气。行车一小时,便见一条公路伸向远方,斜斜的路基上,均匀密布着巨石,石头呈灰色,几米见方。在青青的路基上熠熠生辉,十分好看。我忍不住问司机,司机淡淡一笑:这不是筑路的石头,是天然形成的。心中不由得暗暗赞叹!
路边的石头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一对对,一行行,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占据着河畔、山坡和平坝。不仅哑然一笑:与这些石头相比,刚才看见的真是小鬼小巫了!
还不是最精彩的。到了石林公园的门口,空旷的地面上突然长出一丛巨石,石高百米,数米粗细,颜色一律为灰色。如剑戟,如枪叉,有的直插苍穹,有的斜斜刺出。石剑寒光闪闪、咄咄逼人,即使你看不见背后的侠士,也能分明感受到他不怒自威的凛然正气。还有,不管你怎样开动脑筋,你都无法明白,为什么这空旷辽阔的平地上,突然刺出这么多的石头!可它的周边连一块石头影子也没有呀!
我痴痴地看着这些石头,以为看到了石林最壮观的景象。待到司机提醒才明白,原来这些石头也只是石林地质公园门口的标志,美则美矣,却不是最美,不过是家门口摆放的一个花瓶而已,真正的石林美景还在后面呢!
进得公园,方知这是一个福地洞天的好地方。入门处,一睹石墙耸然而立,如一面影壁,遮挡住石林的真面目。影壁高几十米,有几块巨石并在一起而成,周边还是绿绿的、平平的草地,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再往里走,无穷无尽,千姿百态的奇观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
草地上,三三两两的石头聚在一起,每块石头都成弧形,弯成一个石桌,几把石椅,显得轻松潇洒、浪漫温馨;荷塘里,几簇石柱沐浴水中,彼此凝望,默默无语,有的像情人脉脉含情,欲言又止;有的像情敌剑拔弓张,怒目而视。你不仅感慨,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方水池,都盛开着一个美妙的传说。
无限风光常在险处。继续往深处走,石头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高高耸起的石头遮挡住了天日。抬头望,乱石紧锁,只露出巴掌大的天空,连呼吸的空气似乎都不够。有的地方只能侧身而行,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蓦然,大片石头涌现在眼前,个个身材魁梧,人高马大,却不得不匍匐在斜斜山体上,威武壮观,严阵以待。像冲锋陷阵、蜂拥而上的将士,被敌人的火力压在地面上一动不动。被压抑的力量,在这些石头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严格说来,他们不叫石林,而应该叫做石阵。组建这样的阵容将士,一定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队伍!
奇景越奇,幻境越幻。山坡上,牧羊女静静而立,怀中一根长鞭,头顶高帽耸起,目视远方,恍如仙女。你能听到她歌声悠扬,缠绵悱恻。有忧伤、有哀怨、有期盼、有倾诉。低矮的石羊遍布四周,有的低头吃草,有的仰望天空。有的半卧,神态悠闲,有的直立,神色匆匆;一柄短剑,谢谢插在石壁上,剑长七八米,刀刃薄似纸,剑尖细如针,历经人们手摸脚踢,剑身闪烁着逼人的光芒;山顶上,一只老鼠,半蹲半坐,前爪伸出,尾巴翘起,正在偷吃眼前的一根香肠……
在石林,凡所能见,依托想象,都能解读为鸟禽虫鱼,世间器物,人生百态。人们常言人能胜天,单是眼前的奇观,哪里是人类的智慧所能建造的?
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勤劳善良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文化。阿诗玛的传说,在石林中比比皆是——那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啊!在阿诗玛石像前,一片草地,开阔而平坦;一池清水,清澈而幽静。阿诗玛的石像比所有的石林都高都大。阿诗玛头戴彝族帽,身背小竹楼,裙带飘摆,如仙女下凡,如玉树临风。美得让人砰然心跳,良久凝视。却又不敢心生邪念,有非分之想。
终于出现了卷烟盒上的石林:石头的大山上,“石林”出现。人们不少人雀跃,兴奋不已,连连拍照。大自然的确是超凡出世、鬼斧神工,征服了不少人。但我无论如何兴奋不起来。纯正天然的石壁上,被人为地刻上“石林”二字,地下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虽然均为权贵名家、文人墨客所书,本意是为石林增光添彩。但大自然的面孔被刀砍斧刻,实在是对自然的亵渎和不敬,等同于凭空添乱。无论你是天皇老子,还是平民百姓,都不该随随便便践踏自然,伤害无辜。自然面前,人们没有身份贵贱之分、没有财富多少之分,甚至没有男女、长幼之分——所有人类不过都是人类而已。
跟着导游转了三、四个小时。从石林中钻出来,见路侧巨幅照片一个连着一个,壮观奇特,撼人心魄。大都没有见过。随问导游。导游一笑,我们参观的只是一小部分,你如果想看完石林,得用四天四夜的时间!
[1] [2] 下一页 (中华企业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