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文化创始人,您率先提出了“服务文化”的概念。您提出这一概念的背景是什么? 陈步峰:有这样一个由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一家企业工作,搞服务策划,我们规范化服务的经验走向了全国,还受到过中央领导的接见,在中南海做过报告,很多单位也向我们取经。但外地企业把我们的经验“克隆”之后,反过来跟上甚至超过了我们,可我们总在原地踏步,这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费了那么大劲,为什么我们的服务到了一个坎就老也上不去了?为什么我们的服务始终没走出忽冷忽热时好时坏的怪圈,成了检查式服务、应付式服务、口号式、表面化的服务?往往检查团一走,服务就“外甥打灯笼”——照旧。后来我发现,服务跟简单地生产产品不一样,产品一出来可以量化、可以比较、可以质检,可服务不一样。首先,服务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服务要受他的理念、心态的支配。而服务的对象,也是需求多元多变的。还有一个问题是,服务是随机的、稍纵即逝的,又是单兵教练的。这就需要面对顾客时创造性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然后达到双赢。这个“创造性”靠制度和计算机是难以解决的。服务的定义就是满足他人需求的价值双赢的活动。服务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服务的本质就是文化,就是文化的沟通、情感的传递、价值的确认。所以我说要把服务建设成为“高品位的文化”。这一观点提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与全国各个行业的同仁撞击反射互动共享中,使这一理论不断完善升华,逐步形成服务文化体系。
服务经济时代需要服务文化()
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国上下对服务文化研究传播建设的关注, 您是不是发现,社会越来越需要服务文化。
陈步峰:是的。我们中国讲服务是最早的,但我们出国一看,我们的服务还是有很大差距。国外的服务亲切自然,体贴入微,人性化、亲情化、智能化的东西随处可见。而我们国家的服务表面的东西比较多一些。我发现,原来发达国家在30年前就形成了大的服务文化氛围,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我就是干这活的,就应该把服务搞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就在于它高度的市场化,这种高度的市场化形成“交换”服务的观念。所以我讲,我们现在已经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服务经济时代。过去我们没有享受到的服务我们享受到了,我们从没见过的服务门类越来越多,过去是“360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是“3600行、行行出状元”。分工的细化,促进了服务的专业,使人们集中精力做精做美一件事情成为可能和必须,也促进了“以为人民(顾客、纳税人)服务为荣,以服务求生存图发展促和谐”优秀服务文化的形成。可以这么说,人生下来就是服务的,就是为“交换”而生存的,我们已经走进“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人、处处都显文化味的新时代”的大服务时代。每个单位、个人存在发展的理由来自相对应的客户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程度。服务生活化,生活服务化。人生何处不服务,将服务和文化融入你的生活中,你就会走上文化经营的新台阶。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服务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那您是如何给服务文化定义的?服务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
陈步峰:服务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服务文化除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空间和魅力。去年,全国服务文化经验交流会在日照召开,在会上我进一步解析了服务文化的内涵体系。定义:企业群体信奉践行的服务价值理念。即: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华企业文化网) |